抱歉,您的浏览器无法访问本站
本页面需要浏览器支持(启用)JavaScript
了解详情 >

特性

中国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属于木兰纲,天门冬目,石蒜科,水仙属,欧洲水仙种。

水仙属于秋植球根类温室花卉,喜光。其在秋冬生长,早春开花,夏季休眠。生长前期喜凉爽,中期稍耐寒,后期喜温暖。休眠期间会在鳞茎内分化出花芽。

栽培宜用冲积沙壤土。

种球栽培

不同条件适合栽培的时间有所不同

地栽:10月~11月
盆栽:11月~12月
水培:1月初~2月中

栽种

土培

  • 去除外表皮,顺便清理一下根盘部分的干根。
  • 使用多菌灵(或使用40%福尔马林100倍稀释液,或0.1%的升汞水)浸泡。没过种球浸泡30分钟,拿出后晾干。(如有螨,可用0.1%的三氯杀螨醇浸泡10分钟)
  • 放入土壤中浇透水。土壤盖过顶端即可。

水培
水培前可用矮壮素浸泡种球30分钟,防止徒长。

养护

出芽可将磷酸二氢钾或亚磷酸钾在1:1000稀释后,每周喷淋一次。待花苞将要打开(大约一月)时应当停止施肥,否则会缩短花期。

多磷肥、钾肥可促进花芽分化,抑制氮肥吸收(控制徒长)

花后处理

单瓣水仙(漳州水仙)的花期约为15天,重瓣水仙的花期约为20天。一般春节过后,水仙花就会凋谢。开败后可沿花朵膨大处的下端(子房下端)剪掉花朵。

花期结束后有一个月的养球期,此时应当补充土壤中的钾元素和钙元素,可使用磷酸二氢钾和钙镁肥(中微量元素水溶肥)交替施肥,促进种球膨大。

关于施肥也有其他说法,如:使用氮磷钾复合肥,使用花多多12号。大规模种植还有使用有机肥作为基肥并补充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的做法,此种施肥方法从发芽后就可开始,取代原本使用稀释液的方法。

二月下旬,植株已经高大,可开始适当控水,并且开始施肥以磷钾肥为主。四月下旬开始加强控水并停止施肥,此时叶片开始干枯发黄,应当保持土壤干燥,让种球顺利过夏。此时若过度浇水,种球可能会腐烂。

待叶片完全枯萎后,可将鳞茎掘出。可以剪掉根须并沿基部剪去枯黄的叶片,并将侧球和母球分离,分散埋入。而后可施入腐熟饼肥液(这条存疑),并偶有浇水。

关于花的年份

使用侧球繁殖(即上述方法)的水仙花,第一年一般没有开花能力。第二年发育成熟,可以开花但花量不大。市场上购买的大多是养殖了三年的水仙花。若要培养三年生的水仙花,要在第二年冒出的花芽人为剪掉。第三年后水仙花的种球会退化,此时无法再开花(存疑)。

以下数据用于农业大规模种植,供参考。

年份 推荐大小 种植密度 株行距 种植深度 基肥量 施肥频率
三年生 直径3cm 每亩5000株 15×40cm 5cm 有机肥:500010000kg 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50kg 7天一次
两年生 直径4cm 每亩9000株 12×35cm 10cm 比三年生减半 10天一次
一年生 直径5cm 每亩2.3万株 6×25cm 10cm 比二年生更少些 半月一次

Renaissance

待秋天天气凉爽,大约11月份停止控水。水仙花会开始发芽,进入新一轮生长

可能的问题

徒长

若生长时叶片徒长,可有下措施:

  • 养护中施用磷肥、钾肥的方法已有控制徒长的作用。
  • 保证阳光充足可让叶子变粗壮,防止徒长。
  • 每次换水时放1/4片阿司匹林,也可控制水仙株高。
  • 如果是水培,晚上可倒出全部的水。

褐斑病

主要危害水仙的叶和茎。初染时出现于叶尖,褐色,大片感染时叶和梗均会出现病斑,使叶片扭曲植株停止生长,导致枯死。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水溶液,每5~7天喷洒一次,连喷数次可控制病害发展。种植前剥去膜质鳞片,将鳞茎放在0.5%福尔马林溶液中,或放在50%多菌灵500倍水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可预防此病发生。

枯叶病

多发生在水仙叶片上,初发时为褪绿色黄斑,然后呈扇面形扩展,周边有黄绿色晕圈,后期叶片干枯并出现黑色颗粒状物。此病可于栽植前剥去干枯鳞片,用稀高锰酸冲洗2~3次预防。病发初期,可用50%代森锌1500倍水溶液喷洒。

线虫病

主要危害水仙的叶片和花茎。初发时,水仙叶片和花茎上会出现黄褐色镶嵌条纹,然后出现水泡状或波涛状隆起,导致叶和茎表皮破裂而呈褐色,直至枯萎。此病可用40~43℃的0.5%福尔马林液浸泡鳞茎3~4小时加以预防。如在养护过程中发现植株染病严重,应立即将病株剔除并销毁。

评论